雨露
rain and dew
溪澗
mountain stream
云霧
cloud and mist
高山
high mountain
身在縹緲群山,一路都在追蹤野茶??墒篱g許多事,偏偏就是“有心栽花花不開,無意插柳柳成蔭”,茶也一樣。正當筆者遍尋野茶未果,患得患失之際,眼前突然一亮:水月溪畔,幾株高約兩米的茶樹迎風搖曳。
大喜過望,情不自禁,圍著茶樹雀躍起來。一邊舉起相機拍攝,一邊觀察茶樹的形態(tài)特征。推測這是一株樹齡有年的“土茶”,根莖較一般茶樹粗大,葉色黛綠, 葉片肥厚,葉張也較大。莫非是古時小青茶的后代?忍不住輕擷幾朵初展芽葉,細細咀嚼,和之前生吃的小葉碧螺春頗有差別。前者清鮮清脆,有柔嫩水感;此茶口 感銳澀,內勁堅韌,仿佛有難馴之野味。但妙處隨即而來,回甘沁若游絲,清雋可人,爽極。
陶醉間,又到墨佐君壇。先讀景點介紹,此壇建于 漢代,因道士墨佐君所建而得名。據(jù)《洞庭實錄》等志書記載:東漢延平元年(106),道士墨佐君在縹緲峰西北麓筑壇求仙,壇上有池廣約半畝,池下水分南 北,百步外有地名“吃摘”,出茶最佳,古諺曰:“墨君壇畔水,吃摘小青茶”?!读治菝耧L》則云“因池前有石高丈余,俗號墨君?!?/span>
原先的壇子在清代已毀,而如今的墨佐君壇系重建,前有九曲舊石橋,壇中還供奉了茶圣陸羽石雕塑像。圍廊內,則從右至左,按年代為序,分列了古今名人頌詠西山、碧螺春的詩詞碑刻共九塊,均為2006年新刻。
隨著游人一起進入,果然見到壇中央,有一尊肅穆的石雕陸羽圣像。走近瞻仰,發(fā)現(xiàn)此像不僅大異于歷史上傳世極少的羽仙道影,還和湖北天門、浙江湖州及其他 各地的陸羽塑像風格迥異。這尊塑像頭頂紗帽,瓜子臉,山羊胡,眉緊目深,神情凝重,隱含幾許憂慮。但著裝竟頗似官服,雙手握著腰間玉帶。這引起了筆者的探 究興趣,且先看《水月塢重立茶圣陸羽碑記》,摘要如下:
唐至德二年(757)三月,經(jīng)好友皎然和尚介紹,時年二十五歲的陸羽與詩人劉長 卿一起到太湖西山考察茶事,找到包山寺方丈維諒和尚,經(jīng)維諒介紹,前往水月寺,到寺旁洞庭山產(chǎn)茶歷史最早的墨佐君壇邊采茶品茶,陸羽的好友詩僧皎然也慕名 來訪,并寫下了《陸處士羽》詩。從此,水月塢的水月茶(小青茶)逐漸聞名于世,唐宋兩代被列為貢茶,為洞庭碧螺春的前身。
明宣德八年(1433),由西山堂里本村經(jīng)營茶葉的富商徐家出資,水月寺方丈妙潭和尚造茶圣陸羽像,立于墨佐君壇邊,每年開茶前祭祀,以保佑西山茶業(yè)興旺。清末,水月寺、墨佐君壇均毀于戰(zhàn)火。2005年重建水月禪寺,重得陸羽舊像……
暫不論上述內容明顯存在的疑點,對照陸羽《茶經(jīng)》“八之出”里有關蘇州茶的評述:“浙西……潤州、蘇州又下,蘇州長洲縣生洞庭山,與金州、蘄州、梁州 同?!憋@而易見,當時的洞庭山茶還是被歸類于“下”的,即便這段文字初撰于陸羽來蘇州前,以羽仙流寓江南大半生中與姑蘇吳地的淵源,他若品嘗過西山小青茶 后,推測會在《茶經(jīng)》定稿前進行更正與修訂,而不會留下蘇州茶品質為“下”的千古遺憾了。
傳說畢竟是美好的,當筆者駐足于墨佐君壇附近 的許愿池時,還沉浸在對故往茶事的遐想中。如果石雕塑像確為陸羽,而且在最初雕塑時,是根據(jù)先輩流傳下來茶圣容貌描述的再現(xiàn),那么,對羽仙相貌的考據(jù)和研 究是有所裨益的。結合存世那幾篇受學術爭議之《陸羽傳》,盡管古人在描述自己時往往謙遜,但墨佐君壇茶圣塑像和《陸文學自傳》里的形容還真有幾分相像呢。